<rt id="x7nzf"><meter id="x7nzf"><button id="x7nzf"></button></meter></rt>

<rp id="x7nzf"></rp>


      <source id="x7nzf"><nav id="x7nzf"></nav></source>

      <s id="x7nzf"><meter id="x7nzf"><p id="x7nzf"></p></meter></s>
      疾病防治 |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流行情況和防控措施
      時間:2016-02-18   來源:養禽與禽病防治    作者:養禽與禽病防治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 infectious bronchitis, IB)是由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能夠引起雞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感染,給養禽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本病一年四季流行,在冬春季節尤為嚴重,臨床上常與禽流感病毒H9、大腸桿菌及支原體混合感染,從而引起高發病率、高死亡率;不同日齡和不同品系的雞均可感染發病,雛雞發病率較高,IBV可以通過病雞呼吸道和消化道排出,通過飛沫、塵埃、飼料和飲水等快速傳播。由于IBV變異頻繁,血清型眾多,并且不同血清型之間交叉保護性較差,單一血清型的疫苗只能對同型毒株感染提供較好的保護。因此,根據當地病毒的流行情況,選擇合適的疫苗進行免疫是IB防控之關鍵。

      1 傳染性支氣管炎流行情況

      1953年我國首次報道發生了呼吸型的IB,1972年鄺榮祿在廣東省首次確診了雞的IB,1982年辛朝安等首次報道我國發生腎型IB。由于Mass型疫苗的使用,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IB的防制效果比較理想,但90年代后大量變異株的出現,使其危害加重。1995年杜元釗等從我國的膠東地區蛋雞中分離到1株嗜卵巢和輸卵管型IBV變異株。張慶霞等對10株分離于1995-1999年的IBV分離株進行研究,發現50%屬于LX4型。王曉紅等對1995-2005年從我國山東等5省地區免疫雞群分離的37株IBV分離株S蛋白進行分析,表明其中25個毒株為QX型,2株為LDT3型。鄭俏偉等對1993-2010年分離的63株IBV分離株M基因進行分析.發現LDT3型、LHLJ型、Mass型和LX4型是我國流行的主要基因型。任海松等對2006-2010年從山東省分離的17株IBV分離株進行分析,發現大多數屬于LX4型。Zou等對2008-2010年間從四川地區分離到的19株IBV S1蛋白進行分析,發現大部分毒株屬于QX型,少數毒株屬于Taiwan-I和Mass型。王家秀等對37株IBV分離株(2009-2010年)S1基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37株分離株中有14株為QX型,14株為Taiwan-I型,2株為4/91型,1株為LDT3。Li等對1985-2012年間從廣西不同地區的發病雞群中分離的60個IBV毒株進行了研究,發現1985-2008年間分離的毒株大都屬于HN08型,2009-2011年間分離的野毒株大多屬于QX型,其他少數毒株屬于4/91型、臺灣型或Mass型。2010年Han等對過去15年的220株lBV分離株Sl基因進行分析研究,發現這些分離株可分為LX4(QX)、LDT3、LDL、BJ、LSC、LHLJ、N1/62、Mass和4/91,其中54.1%為LX4型。Ma等對2010年間在我國的不同地區發病雞群中分離的56個IBV毒株及19個參考毒株進行研究,發現QX型IBV毒株是我國流行株的優勢基因型。胡北俠等對2008-2012年從山東地區分離的20株IBV分離株進行分析,發現其中18株屬于QX型。張偉等對2012年從山東地區分離的9株IBV分離株S1基因進行分析發現,其中8株都為QX型。尤永君等對2010-2013年從我國各地區分離到的30株IBV分離株進行研究發現,其中28株屬于QX型,2株屬于TW型。

      總之,我國IBV的血清型眾多,且近年來新基因型的IBV毒株不斷出現,并在我國雞群中持續流行和傳播,其中以QX型的毒株流行較為廣泛,給我國的養雞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另外,在2009年以前我國僅報道了1株4/91型毒株,但近年來隨著4/91型疫苗的使用,4/91型毒株分離率有所提高。

      2 防控措施

      2.1 加強飼養管理

      為避免雞群擁擠,要控制飼養密度,保證每只雞擁有足夠的生存空間;雞舍中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在保證溫度的前提下,注意通風的控制和管理,特別注重對雛雞的護理,是IB預防的重要階段,避免因IBV感染造成生殖系統損傷,從而引起輸卵管發育不良。選擇營養物質全面的飼料,適當補充雛雞日糧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提高雞只的免疫力。

      2.2 實施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采用全進全出的飼養模式,降低病毒持續感染的機會,雞舍進雞之前應做好徹底的清洗和消毒。不同日齡的雞群分開飼養,嚴禁飼養人員串舍及各種器具的交叉使用,并定期對雞舍進行消毒。此外,轉欄過程中,投喂必要的抗應激藥物,冬春季節,可添加上呼吸道抗感染藥物,在飼養過程中發現疑似病例應及時隔離,防止擴散。

      2.3 疫苗接種

      由于尚未研制出針對IB的臨床藥物,因此疫苗免疫是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目前已成功研制出滅活疫苗、弱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病毒載體疫苗和轉基因植物疫苗,但使用較廣泛和有效的是滅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使用疫苗前必須掌握當地流行的病毒血清型,盡可能使用與當地流行毒株抗原性一致的疫苗株,這樣才能達到有效的免疫預防目的。

      滅活疫苗具有安全、易保存和副作用小等特點,目前所用滅活苗有Mass株、QX野毒株和LTD3毒株。但是其具有使用劑量大且必須配合佐劑使用的缺點,主要用于種雞和蛋雞群的免疫,以避免生殖道感染。弱毒疫苗生產成本低,可通過點眼滴鼻、噴霧免疫等方式進行免疫,但是其存在毒力返強、與野毒株之間進行重組及對雞只有一定的副作用等缺點。我國官方批準的IB弱毒疫苗主要為Mass型弱毒疫苗,包括H52、H120、W93、Ma5和28/86,其中以H52和H120應用較廣。我國農業部于2011年新批準了新的基因型活疫苗LDT3-A,是當前與QX型IBV親緣關系較近的商品化疫苗。其中4/91型疫苗雖未經官方批準,但有些地區已在使用。據報道,目前針對我國流行的優勢基因型QX的疫苗已研制成功,但尚未有商品化疫苗上市。

      合理的免疫程序也是疫苗免疫防控的重要影響因素,一般免疫程序:5-7日齡用弱毒疫苗首免,也可提前至1日齡;25-30日齡用弱毒疫苗二免,可提前至7~8日齡;種雞、蛋雞在開產前用油乳劑疫苗進行2~3次免疫;對于飼養周期比較長的雞群,應每隔60-90天進行1次免疫。

      2.4 預防混合感染

      當前臨床發病情況,往往不再出現單一的IB病例感染,而是以混合感染為主,其中主要與禽流感病毒H9、大腸桿菌或支原體混合感染,引起支氣管栓塞,剖檢可見氣管、支氣管和肺臟有大量黃色干酪物,氣囊變厚,附著有黃色干酪物等。臨床上進行IB防控過程中,必須加強預防細菌性疾病及其他呼吸道病毒性疾病的混合感染。發病初期,及時隔離淘汰發病雞只。加強消毒防疫措施,投喂抗生素,防止上呼吸道繼發細菌性疾病。

      3 小結

      由于我國IBV血清型復雜,且使用大量弱毒疫苗,導致不斷出現新的變異株,增加了防控難度,現有的商品化疫苗對我國流行的優勢血清型病毒保護效果不好。因此加強IBV的血清學調查,盡可能選擇血清學相近的疫苗和研發針對流行的優勢血清型病毒的疫苗是防控的重中之重。另外,利用新技術研發出新型疫苗以克服傳統疫苗的不足,是未來防控IB的重要基礎。最后加強飼養管理,為雞群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提高雞群的抵抗力;嚴格消毒并執行好隔離措施,盡可能消滅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等也是防控IB的重要措施。

      少妇人妻无码专区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