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id="x7nzf"><meter id="x7nzf"><button id="x7nzf"></button></meter></rt>

<rp id="x7nzf"></rp>


      <source id="x7nzf"><nav id="x7nzf"></nav></source>

      <s id="x7nzf"><meter id="x7nzf"><p id="x7nzf"></p></meter></s>
      專家論述 | 近期禽流感流行情況分析與防控建議
      時間:2014-10-11      作者:廖明、焦培榮、亓文寶、徐成剛、賈偉新、任濤

      1 當前禽流感疫情狀況分析

      1.1 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流行特點

      1.1.1 H5亞型禽流感的威脅仍然很大,造成的損失比較嚴重。從發病時間看,雖然冬春發病相對較多,但全年發病的態勢仍嚴峻;從發病品種看,種鴨、肉鴨及白羽肉雞和蛋雞發病稍多些,黃羽肉種雞和黃羽肉雞相對較少;從發病地區看,北方養殖區家禽發病稍多些,南方養殖區家禽發病相對較少。雖然各地都在執行強制免疫政策,但部分地區仍存在免疫家禽抗體水平參差不齊、自然發病和排毒等現象,發病禽群的臨床癥狀與其不同品種的敏感性、健康狀況、抗體水平高低和毒株變異等因素密切相關。

      1.1.2 活禽交易和大范圍調運仍是造成我國禽流感疫情隱患難以根絕的重要原因。近年來的監測結果顯示,活禽交易市場的病毒分離率較高,特別是水禽。

      1.1.3 多亞型禽流感病毒同時出現。H5N1亞型毒株在全國散發,H5N2亞型毒株主要集中在北方及中部地區,華南地區還可分到H5N6、H5N8等亞型病毒。四川新出現H5N6亞型毒株感染人的病例。

      1.1.4 對流行毒株分析結果表明,H5亞型禽流感病毒遺傳變異仍然較復雜,我國處于多基因群和抗原群毒株共存的復雜局面。從序列分析結果看,在北方地區,從2013年至今主要以7.2分支的病毒為主,同時也有2.3.4和2.3.2分支的毒株。在華南地區,2013年以2.3.2.1分支病毒為主,但是從去年下半年至今,2.3.4.2分支病毒呈大幅度上升趨勢,而2.3.2.1分支病毒呈下降趨勢。從抗原性的角度來說,存在7.2、2.3.2.1、2.3.4.2三個抗原群病毒同時流行。其中,2013年南方和北方的2.3.2.1分離株與現在我國使用的RE-6疫苗毒株之間交叉反應效果較好,因此目前RE-6疫苗可以有效地預防和控制2.3.2.1基因群的H5N1亞型禽流感病毒。7.2基因群和7.1基因群(RE-4疫苗株)的部分毒株之間存在明顯抗原變異,為此,農業部已推出新的RE-7疫苗株替代RE-4疫苗株。新出現的2.3.4.2分支病毒與RE-4、RE-5、RE-6、RE-7毒株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抗原性差異,值得持續關注。

      1.2 H9N2亞型禽流感的流行特點

      2013年至今,H9N2亞型禽流感在我國養殖業中的存在沒有明顯的變化,現在的流行仍然較為普遍,尤其多見于肉雞,呈現感染日齡較早、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傳播速度較快、部分免疫禽群也有發病、個別毒株對哺乳動物的致病性增強等特點。主要是對產蛋率、料肉比和死淘率等生產性能有較大的影響。其原因可能與免疫不規范、復雜的混合感染、病毒變異、飼養場的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及環境中野毒污染程度高等因素有關。

      目前流行的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的HA基因大部分屬于BJ94分支,與之前的毒株相比,基因序列變異不大,但內部基因與其他亞型流感病毒重組現象更加復雜化;抗原交叉實驗結果表明,雖然部分毒株間存在一定抗原差異,但是從整體來看,抗原變異不大,只要做好免疫工作,現有疫苗株的保護效果還是可靠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活禽交易市場中分離到了G1分支的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而且,2013年新出現的H7N9和H10N8亞型流感病毒的6個內部基因全部來源于近年在我國流行的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凸顯了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潛在的威脅和重大的公共衛生學意義。

      1.3 H7N9亞型禽流感疫情的流行特點

      自2013年2月以來我國先后發生了2波較大的H7N9亞型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疫情。其中第一波疫情以華東的長三角地區為中心,報告病例144例。第二波疫情集中于廣東、福建、浙江等地區,報告病例289例。與2013年相比,H7亞型流感病毒的分離率呈增高趨勢,病毒主要在活禽交易市場的雞和環境中分離到。雖然極個別養雞場發現有血清學或病原學陽性樣品,但絕大多數養禽場檢測為陰性,也未發現豬感染該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結果表明,該病毒是由H9N2、H7N3、H7N9等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重組而成。各地分離到的毒株高度同源,但HA等基因出現了人流感病毒的分子特征。與2013年分離株相比,2014年的分離株沒有發生重大變異(HA氨基酸相似性高達98%-~99%),華東地區以外的分離株可能主要是輸入性來源。人工發病試驗結果表明,H7N9亞型流感病毒對雞仍為低致病性(HA裂解位點的堿性氨基酸僅為1個),不引起家禽發病,但可引起實驗雞產生抗體。病毒能夠在雞體內有效復制并在同居感染雞之間有效傳播,具有較強的接觸傳播能力(類似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排毒持續時間長。有研究表明,從家禽體內分離到的H7N9亞型毒株與病人身上分離到的毒株存在序列和致病型等方面的一些差異。

      1.4 2013年H6亞型禽流感疫情的分析特點

      根據我們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分析顯示:從近年廣東省活禽市場雞、鴨和鵝中分離的禽流感病毒株中,H6亞型禽流感病毒毒株超過60%。

      根據NCBI發布的我國禽流感毒株信息和我們流行病學調查毒株信息的分子遺傳進化分析顯示:我國華南地區H6亞型禽流感病毒主要為Shan-tou-2853和Shantou-339基因群毒株。H6亞型禽流感病毒高分離率的原因仍不清楚,可能與水禽源H6亞型禽流感病毒逐漸增強對家禽的適應能力有關。

      2 下半年疫情預測分析

      2.1 總體形勢較平穩,突發無法控制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可能性不大。

      2.2 H5N1亞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的變異情況值得關注,針對7.2抗原群的RE-7疫苗廣泛使用后對疫情的控制可能會有較大幫助,但由于疫苗毒株與流行毒株的適配性尚未達到最理想的狀態,所以新的變異毒株出現不可避免,部分場仍有可能出現免疫后仍發病的情況。

      2.3 雖然今年4月份以來,人感染H7N9流感的病例數在下降,但該病的病源仍未徹底查清,人的散發病例仍不斷出現,所以今冬明春該病有可能對家禽業產生一定影響。

      2.4 家禽其他呼吸道病如新城疫、H9N2亞型禽流感、大腸桿菌、支原體等疾病仍將頻繁發生,與禽流感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使疫病更為復雜。飼養管理差,環境污染嚴重,未能科學制定免疫程序及免疫操作不當的養殖場仍然是重災區。

      3 防控建議

      3.1 完善疫情上報機制,真正落實疫情報告制度。同時,在獸醫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政府加大投入,加強禽流感疫情監測網的建設。

      3.2 主管部門加強對禽流感疫苗質量管控和臨床應用效果的監測評估,并根據疫情的變化及時調整疫苗生產用種毒,鼓勵有條件的單位研發針對性強、更有效的疫苗。

      3.3 政府部門防控禽流感的工作原則應該是“正確定位、部門聯動、數據公開、適度防控,調整產業”。正確定位指的是對該病的特性及其在家禽和人群中的危害性要充分評估,準確認識,區別對待,不要過度渲染,也不要麻痹輕視。部門聯動指的是農業、衛生等部門在防控工作中應步調一致(包括工作程序、檢測方法、判定標準、公布信息等),相互及時溝通信息,做到資源共享、措施相益。數據公開指的是要把監測結果盡量公開,并且形成定期公開制度。適度防控指的是政策、宣傳、措施等要符合該類病的定性,例如H7N9亞型禽流感在衛生和農業部門都定位為二類傳染病,那么對其防控的要求就應該按照二類傳染病的指引去做,不要過度。調整產業指的是對現有的家禽生產方式進行優化升級,例如加強政府對養禽業發展規模和方式的宏觀引導;加強對養禽企業和飼養戶的注冊及市場準人管理;加強養禽環境的凈化以及疫病監測;加強養殖全過程的健康安全要求,實施標準化管理等。

      3.4 鑒于禽流感本身的重要社會經濟意義,以及該項防控工作具有長期性,因此政府部門應該制定專門的應急預案,內容除了如何處理疫情外,還要考慮怎樣保護養禽從業人員的利益、政府的補償、生產方式調整、產量控制、退市家禽的處置等,關鍵是要保穩定、保民生、保安全、保健康。

      3.5 由于我國各地的養禽業發展水平不同,從業人員的素質和業務知識參差不齊,所以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禽流感的防控形勢仍相當嚴峻,需要各級政府部門和相關人員通力合作,努力加快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和生物安全體系的建設。從全局出發,根據我國禽病的實際情況,分階段分步驟的制定近期、中長期和長遠期的疾病防控目標及對策,并抓緊落實。

      少妇人妻无码专区毛片